生化處理
厭氧-缺氧-好氧活性污泥法
1、概述:厭氧-缺氧-好氧活性污泥法是指通過厭氧區(qū)、缺氧區(qū)和好氧區(qū)的各種組合以及不同的污泥回流方式來去除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氮、磷等的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技術,簡稱A2/O法。通過好氧區(qū)混合液回流到缺氧區(qū)來去除水中的氮,通過沉淀區(qū)污泥回流到厭氧區(qū)來去除水中的磷,從而達到脫氮除磷的目的。
A2/O法的優(yōu)點:工藝設計方法成熟,設計參數容易獲得;占地面積較小;能夠同時脫氮除磷,有機物降解率高,且污泥沉降性能好。
A2/O法的不足:生物脫氮效果受內回流比的影響;聚磷菌和反硝化菌都需要易降解有機物;出水水質的影響因素較多,如pH、DO、溫度、污水成分、污泥泥齡、水力停留時間及二沉池的沉淀效果等。
A2/O法適用范圍:適用于出水水質要求較高的農村,如風景區(qū)旅游村、湖泊河流沿岸農村等。
2、類型和結構:A2/O工藝是由厭氧池、缺氧池和好氧池三部分組成。一般的A2/O工藝池體一般為矩形,用鋼筋混凝土筑成,主要包括進出水管、剩余污泥排放管、曝氣機、混合液回流管、污泥回流管及污泥回流泵等。厭氧池主要降解有機物和釋放磷,缺氧池主要是降解有機物和脫氮,好氧池除了進一步降解有機物外,主要進行氨氮的硝化和磷的吸收,工藝流程如下圖。
厭氧-缺氧-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藝流程圖
3、設計事項:A2/O工藝設計計算應參考《厭氧-缺氧-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(guī)范》(HJ576-2010),在農村環(huán)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設計中,應著重考慮以下內容:①應根據當地的進水水質和處理要求,選擇適宜的工藝類型,在同等條件下,宜優(yōu)先采用非變性A2/O法;
②進水水質和進水水量變化較大時,宜設置調節(jié)水質和水量的設施;
③進水泵房、格柵、沉砂池、初沉池和二沉池的設計應符合GB50014中的有關規(guī)定
④曝氣方式應結合供氧效率、能耗、維護檢修、氣溫和水溫等因素進行綜合比較后確定;
⑤好氧池(區(qū))的曝氣器應布置合理,不留有死角和空缺區(qū)域;
⑥厭氧池(區(qū))和好氧池(區(qū))宜采用機械攪拌,宜選用安裝角度可調的攪拌器,攪拌器應符合HJ/T279的規(guī)定;
⑦回流設施宜分別按生物處理工藝系統(tǒng)中的大污泥回流比和大混合液回流比設計。
4、施工事項:A2/O工藝的施工事項應參考《厭氧-缺氧-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(guī)范》(HJ576-2010),在農村環(huán)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施工中,應著重考慮以下內容: ①工程施工單位應具有國家相應的工程施工資質;工程項目宜通過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和監(jiān)理單位;
②管道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50268的規(guī)定;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50204的規(guī)定;構筑物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J141的規(guī)定;設備安裝應符合GB50231的規(guī)定;
③生物反應池宜采用鋼筋砼結構,應按設計圖紙及相關設計文件進行施工,土建施工應重點控制池體的抗浮處理、地基處理、池體抗?jié)B處理,滿足設備安裝對土建施工的要求;
④處理構筑物應設置必要的防護欄桿,并采取適當的防滑措施,符合JGJ37的規(guī)定。
5、技術經濟指標
①經濟指標:參考運行費用為0.3~0.4元/m3。
②處理效果:A2/O工藝處理效果如下表。
6、運行管理:A2/O工藝的運行管理事項應參考《厭氧-缺氧-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(guī)范》(HJ576-2010),在農村環(huán)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運行管理中,應著重考慮以下內容:
①運行中應定期檢測各池內的溶解氧(DO)和氧化還原電位(ORP);
②應經常觀察活性污泥生物相、上清液透明度、污泥顏色、狀態(tài)、氣味等,定期檢測和計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關參數;
③應根據觀察到的現(xiàn)象和檢測數據,及時調整進水、曝氣量、污污泥回流量、混合液回流量、剩余污泥排放量等,保證出水穩(wěn)定達標;
④剩余污泥排放量應根據污泥沉降比、混合液污泥濃度及污泥齡及時調整;
⑤當曝氣池水溫低時,可采用提高污泥濃度、增加污泥齡等方法,保證污水的處理效果;
⑥應按照設備說明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(yǎng);
⑦操作人員應嚴格執(zhí)行設備操作規(guī)程,定期檢查設備運轉是否正常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應盡快檢查排除;
⑧應保持設備各運轉部位良好的潤滑狀態(tài),及時添加潤滑油、除銹;發(fā)現(xiàn)漏油、滲油情況,應及時解決。
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法
1、概述: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工藝采用缺氧區(qū)、好氧區(qū)與沉淀區(qū)合建的方式,通過優(yōu)化構筑物結構及進出水點位,控制曝氣池和沉淀池的流態(tài),實現(xiàn)沉淀池污泥自動回流至曝氣池,在降低有機物的同時,去除氮磷等污染物。
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工藝的優(yōu)點: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,占地面積較小;運行費用低、管理簡便;對水質水量波動的適應性強。
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工藝的缺點:生物脫氮效果受回流比的影響;出水水質的影響因素較多,如pH、DO、溫度、污水成分、污泥泥齡、水力停留時間及沉淀區(qū)的沉淀效果等。
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工藝的適用范圍:適用于出水水質要求較高的農村,如風景區(qū)旅游村、湖泊河流沿岸農村等。
2、類型和結構: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法是由缺氧區(qū)、好氧區(qū)和沉淀區(qū)三部分組成。工藝池體為矩形,用鋼筋混凝土筑成,主要包括進出水管、剩余污泥排放管、曝氣機、混合液回流管及污泥泵等。缺氧區(qū)主要是降解有機物和脫氮,好氧區(qū)除了進一步降解有機物外,主要進行氨氮的硝化,工藝流程如下圖。
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法流程圖
3、設計事項: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工藝設計,應充分考慮以下幾個設計要點:
①進水水質和進水水量變化較大時,宜設置調節(jié)水質和水量的設施;
②進水泵房、格柵、沉砂池、初沉池和二沉池的設計應符合GB50014中的有關規(guī)定;
③曝氣方式應結合供氧效率、能耗、維護檢修、氣溫和水溫等因素進行綜合比較后確定;
④好氧區(qū)的曝氣器應布置合理,不留有死角和空缺區(qū)域;
⑤好氧區(qū)宜采用機械攪拌,宜選用安裝角度可調的攪拌器,攪拌器應符合HJ/T279的規(guī)定;
⑥混合液回流宜分別按生物處理工藝系統(tǒng)中的大混合液回流比設計。
4、施工事項: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工藝施工,應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施工要點:
①工程施工單位應具有國家相應的工程施工資質;工程項目宜通過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和監(jiān)理單位;
②管道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50268的規(guī)定;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50204的規(guī)定;構筑物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J141的規(guī)定;設備安裝應符合GB50231的規(guī)定;
③構筑物宜采用鋼筋砼結構,應按設計圖紙及相關設計文件進行施工,土建施工應重點控制池體的抗浮處理、地基處理、池體抗?jié)B處理,滿足設備安裝對土建施工的要求;
④處理構筑物應設置必要的防護欄桿,并采取適當的防滑措施,符合JGJ37的規(guī)定。
5、技術經濟指標
①經濟指標
參考運行費用為0.1~0.2元/m3。
②處理效果
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法處理效果如下表。
6、運行管理:污泥自回流曝氣沉淀工藝運行管理,應充分考慮以下幾個運行管理要點:
①運行中應定期檢測各區(qū)的溶解氧(DO);
②應經常觀察活性污泥生物相、上清液透明度、污泥顏色、狀態(tài)、氣味等,定期檢測和計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關參數;
③應根據觀察到的現(xiàn)象和檢測數據,及時調整進水、曝氣量、混合液回流量、剩余污泥排放量等,保證出水穩(wěn)定達標;
④剩余污泥排放量應根據污泥沉降比、混合液污泥濃度及污泥泥齡及時調整;
⑤當曝氣池水溫低時,可采用提高污泥濃度、增加污泥泥齡等方法,保證污水的處理效果;
⑥應按照設備說明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(yǎng);
⑦操作人員應嚴格執(zhí)行設備操作規(guī)程,定期檢查設備運轉是否正常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應盡快檢查排除;
⑧應保持設備各運轉部位良好的潤滑狀態(tài),及時添加潤滑油、除銹;發(fā)現(xiàn)漏油、滲油情況,應及時解決;
⑨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應定時定量排放剩余污泥;
⑩操作人員應定期檢查和更換不合格的零部件和易損件,發(fā)現(xiàn)不合格或損壞部件應及時更換。
序批式活性污泥法
1、概述: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指在同一反應池中,按時間順序由進水、曝氣、沉淀、排水和待機五個基本工序組成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方法,簡稱SBR法。由于只有一個反應池,不需二沉池、回流污泥及設備,一般情況下不設調節(jié)池,多數情況下可省去初沉池,故節(jié)省占地和投資,耐沖擊負荷且運行方式靈活,可以從時間上安排曝氣、缺氧和厭氧的不同狀態(tài),實現(xiàn)脫氮除磷的目的。
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優(yōu)點:操作靈活,耐沖擊負荷,可防止污泥膨脹,運行管理自動化,可脫氮除磷,易實現(xiàn)推流式流態(tài),出水水質好,基建投資小,較為適用于農村地區(qū)。
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不足:對自控系統(tǒng)的要求較高;間歇排水,池容的利用率不理想;在實際運行中,廢水排放規(guī)律與SBR間歇進水的要求存在不匹配問題,特別是水量較大時,需多套反應池并聯(lián)運行,增加了控制系統(tǒng)的復雜性。
序批式活性污泥法適用范圍:適用于有一定閑置土地、對出水水質要求較高的村莊。
2、類型和結構:序批式活性污泥(SBR)工藝已發(fā)展出多種新的形式,主要變形工藝包括循環(huán)式活性污泥工藝(CASS或CAST工藝)、連續(xù)和間歇曝氣工藝(DAT-IAT工藝)、交替時內循環(huán)活性污泥工藝(AICS工藝)等。普通的SBR反應池型為矩形,主要包括進出水管、剩余污泥排除管、曝氣器和潷水器等幾部分。曝氣方式可以采用鼓風曝氣或射流曝氣。潷水器是一類排水設備,其實質是一種可以隨水位高度變化而調節(jié)的出水堰,排水口淹沒在水面以下一定深度,可以防止浮渣進入。工藝流程如下圖。
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藝流程圖
3、設計事項: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藝的設計應參考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(guī)范》(HJ577-2010),在農村環(huán)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設計中,應著重考慮以下內容:
①SBR法每天的周期宜為整數,如每天2/3/4/5/6個周期;
②反應池水深宜為4.0m~6.0m,當采用矩形池時,反應池長寬比宜為1:1~2:1;
③反應池設計超高一般取0.5m~1.0m;
④反應池的數量不宜少于2個,并且均為并聯(lián)設計;
⑤SBR工藝反應池的排水設備宜采用潷水器,潷水器性能應符合相應產品標準的規(guī)定;
⑥潷水器的堰口負荷宜為20L/(m•s)~35 L/(m•s),大上清液潷除速率易取30mm/min,潷水時間易取1.0h;
⑦潷水器應有浮渣阻擋裝置和密封裝置;
⑧曝氣設備和鼓風設備的選擇以及鼓風機房的設計應參照GB50014的有關規(guī)定執(zhí)行;
⑨混合攪拌設備應根據好氧、厭氧等反應條件選用,混合攪拌功率宜采用2W/m3~8W/m3,攪拌器性能應符合HJ/T279的要求。
4、施工事項: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藝的施工應參考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(guī)范》(HJ577-2010),在農村環(huán)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施工中,應著重考慮以下內容:
①工程施工單位應具有國家相應的工程施工資質;工程項目宜通過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和監(jiān)理單位;
②管道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50268的規(guī)定;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50204的規(guī)定;構筑物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J141的規(guī)定;設備安裝應符合GB50231的規(guī)定;
③構筑物宜采用鋼筋砼結構,應按設計圖紙及相關設計文件進行施工,土建施工應重點控制池體的抗浮處理、地基處理、池體抗?jié)B處理,滿足設備安裝對土建施工的要求;
④處理構筑物應設置必要的防護欄桿,并采取適當的防滑措施,符合JGJ37的規(guī)定。
5、技術經濟指標
①經濟指標
參考運行費用為0.3~0.45元/m3。
②處理效果
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法處理效果如下表。
6、運行管理: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藝的運行管理事項應參考《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(guī)范》(HJ577-2010),在農村環(huán)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運行管理中,應著重考慮以下內容:
(1)定期對各類設備、電器、自控儀表及建(構)筑物進行維護、檢修、檢驗,確保設施穩(wěn)定可靠運行;
(2)操作人員應嚴格執(zhí)行設備操作規(guī)程,定期檢查構筑物、設備、電器和儀表的運行情況;
(3)應定期檢測運行控制指標和進出水水質;
(4)排水時要求水面均速下降,下降速度宜小于或等于30mm/min;
(5)曝氣工序結束時,反應池主反應區(qū)溶解氧濃度不宜小于2mg/L;
(6)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中,應經常觀察活性污泥的顏色、狀態(tài)、氣味、生物相以及上清液透明度,定時測試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應及時解決;
(7)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中,應經常觀察沉淀工序結束時的污泥界面下降距離,污泥界面至低水面距離不宜小于500mm;
(8)反應池的排泥量可根據污泥沉降比,混合液污泥濃度和靜止沉淀結束時的污泥層高確定;
(9)操作人員應定期檢查設備是否正常運行,包括溫升、響聲、震動、電壓電流等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應盡快檢查排除;
(10)應保持各部件良好的潤滑狀態(tài),及時添加潤滑油、除銹;發(fā)現(xiàn)漏油、滲油情況,應及時解決;
(11)應定期檢查潷水器排水的均勻性、靈活性、自動控制的可靠性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及時解決;
(12)推流式潛水攪拌機無水工作時間不宜超過3min;
(13)定期檢查、更換不合格的零部件和易損件;
(14)運行中應防止由于推流式潛水攪拌機葉輪損壞或堵塞、表面空氣吸入形成渦流、不均勻水流等原因引起的振動。
生物接觸氧化法
1、概述: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又稱浸沒式曝氣生物濾池,是介于活性污泥和生物濾池二者之間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,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點。該系統(tǒng)由浸沒于污水中的填料、填料表面的生物膜、曝氣系統(tǒng)和池體構成。在有氧條件下,污水與固著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充分接觸,通過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、營養(yǎng)鹽等,使污水得到凈化。
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優(yōu)點:結構簡單,占地面積小;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;污泥產率較低,無污泥回流,無污泥膨脹;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;對污染物具有較好的去除效果。
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不足:較傳統(tǒng)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投資費用高;對磷的去除效果較差;可調控性差。
生物接觸氧化法適用范圍:適用于經濟較為發(fā)達,出水水質要求較高的農村。
2、類型和結構: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構造主要有池體、填料和進水布氣裝置等組成。池體可為鋼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結構。從填料上脫落的生物膜會有一部分沉積在池底,必要時,池底部可設置排泥和放空設施。生物接觸氧化池填料要求對微生物無毒害、易掛膜、質輕、高強度、抗老化、比表面積大和孔隙率高。目前常采用的填料主要有聚氯乙烯塑料、聚丙烯塑料、環(huán)氧玻璃鋼等做成的蜂窩狀和波紋板狀填料填料,纖維組合填料,立體彈性填料等。生物接觸氧化池如下圖。
生物接觸氧化池示意圖
3、設計事項: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的設計應參考《生物接觸氧化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(guī)范》(HJ2009-2011),在農村環(huán)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設計中,應著重考慮以下內容:
①進水pH值超出6.0~9.0之間時,應增加酸堿中和的預處理工藝;
②進水水溫應控制在12℃~37℃之間,水溫超出范圍,應考慮設置加熱系統(tǒng)或冷卻系統(tǒng);
③填料高度宜采用2.5~3.5m,有效水深宜為3~5m,超高不宜小于0.5m。反應池一般不宜少于兩個,每池分為兩室;
④進水應防止短流,出水采用堰式出水,集水堰過堰負荷宜為2.0~3.0L/(s·m),池底部應設置排泥和防空設施;
⑤小氣水比不宜小于2:1~3:1,大氣水比不宜大于15:1~20:1;
⑥懸(浮)掛式填料和懸浮式填料應符合HJ/245和HJ/246的規(guī)定;
⑦曝氣設備和鼓風機的選擇以及鼓風機房的設計應參照GB50014的有關規(guī)定;
⑧在缺氧池設置懸浮填料,宜采用安裝角度可調的機械攪拌器,混合攪拌功率宜采用2W/m3~8W/m3,攪拌器性能應符合HJ/T279的要求。
4、施工事項: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的設計應參考《生物接觸氧化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(guī)范》(HJ2009-2011),在農村環(huán)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施工中,應著重考慮以下內容:
①工程施工單位應具有國家相應的工程施工資質;工程項目宜通過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和監(jiān)理單位;
②管道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50268的規(guī)定;混凝土結構工程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50204的規(guī)定;構筑物的施工和驗收應符合GBJ141的規(guī)定;設備安裝應符合GB50231的規(guī)定;
③生物接觸氧化池宜采用鋼筋砼結構,應按設計圖紙及相關設計文件進行施工,土建施工應重點控制池體的抗浮處理、地基處理、池體抗?jié)B處理,滿足設備安裝對土建施工的要求。
5、技術經濟指標
①經濟指標
參考運行費用為0.45~0.60元/m3。
②處理效果
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效果如下表。
6、運行管理: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的運行管理應參考《生物接觸氧化法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(guī)范》(HJ2009-2011),在農村環(huán)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運行管理中,應著重考慮以下內容:
①操作人員應按規(guī)程進行系統(tǒng)操作,并定期檢查設備、構筑物、電器和儀表的運行情況;
②應定期檢測進出水水質,并定期對檢測儀器、儀表進行校檢;
③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宜根據實際運行的進水水量和水質,調節(jié)系統(tǒng)的出水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;
④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應定時定量排放剩余污泥;
⑤操作人員應定期檢查設備是否正常運行,包括溫升、響聲、震動、電壓電流等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應盡快檢查排除;
⑥定期檢查和更換不合格的零部件和易損件,必要時更滑葉輪、導流罩、提升機構。
上一篇 : 選礦廢水中含有哪些浮選藥劑,怎樣處理?
下一篇 : 全面解析多介質過濾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日常維護